计议已定,次日天明,公孙胜、林冲、史进、杨志、时迁五人,尽皆披挂整齐。
点了一百精兵,辞别武植与众头领,下了梁山,直奔呼延灼大军的来路而去。
梁山泊这边也没闲着。
朱武依武植之令,将招兵买马的告示广发各处,又加紧操练新入伙的喽啰精壮。
各处山寨关隘,也都加强了戒备,弓上弦,刀出鞘,日夜巡逻不休,整个梁山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,进入了临战状态。
而山下周遭数十里的村庄,此刻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当朝廷派遣都统呼延灼,率领两万大军,携带火炮,水陆并进,不日即将兵临梁山的消息传出去后。
最初,村民们是惊慌的。
“啥?官军要来打梁山?”
“那如何是好?梁山好汉们顶得住吗?”
然而,这股惊慌很快就被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情绪所取代。
“梁山好汉给咱们分了地,黄老财那狗娘养的,欺负了咱们几代人,是梁山好汉给咱们出的头。”
“没错!要是梁山被官军给破了,咱们分到手的田地,还能保得住?”
“俺家的二牛,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,才被黄老财逼死的。现在武寨主分了地,俺家刚有点盼头,朝廷就要来夺?俺不答应!”
“对,俺们不答应。”
“俺们要去帮梁山打官兵。”
一时间,周遭村庄,凡是分了田地的人家,都下定决心要帮梁山。
他们太清楚了,梁山若是倒了,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“他爹,让大娃去吧!”一见茅草屋前,一个面黄肌瘦的婆娘看着自家男人,咬着牙说道,
“咱家就他一个壮劳力,可这地要是没了,二娃三娃都得饿死!梁山在,咱们的家就在。”
“娘,我去!”一个刚成年的小伙子挺起了胸膛道,“我力气大,能扛得动刀枪。梁山分给咱们地,就是咱们的恩人,不能眼睁睁看着恩人被官军欺负。”
更有那家中兄弟多的,老父亲直接拍板:“老二,老三,你们两个都去!老大留家里照看田地和你们娘。
记住,上了梁山,就得听武寨主的话,豁出命去保梁山。梁山要是没了,咱们分到的这十几亩地,就全完了。”
类似的一幕,在各个村庄同时上演。
即便暂时还没有分到地的村庄,也都愿意出人上梁山。
因为梁山在,他们坚信迟早有一天自己也能分到地。
梁山若是被朝廷剿灭,他们这些穷苦百姓,永无翻身之日。
人一旦有了盼头,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个盼头留住。
各村各户,但凡家中有两个以上青壮男丁的,几乎都派出了一个,甚至有些独子也被老父母含泪送出。
他们背着简陋的行囊,扛着锄头扁担,甚至还有人拿着生了锈的柴刀、杀猪刀朝着梁山泊的方向汇聚而来。
那不是逃难,那分明是投奔!是支援!
梁山泊负责招募兵丁的登记处,原本只是朱贵手下几个识字的文书在打理,这几日却是门庭若市,忙得是脚不沾地。
“俺要当兵!俺要上梁山,保卫咱们的田!”
“大兄弟,算我一个!俺虽然年纪大了点,但当年也练过几天拳脚。”
“这是俺儿子,刚满十六,身子骨结实,让他跟着武寨主杀官军。”
登记处从清晨到日暮,始终排着长长的队伍,一眼望不到头。
那一张张被风霜刻满皱纹的脸,那一双双饱含期盼与坚毅的眼,让负责登记的梁山兄弟无不动容。
此刻,在这些朴实的庄户人家心中,上梁山,已不再是过去那般意味着落草为寇,当什么打家劫舍的强人。
而是为了保卫自己刚刚分到手的土地,为了保卫自己能挺直腰杆活下去的希望。
梁山,就是他们的希望!
武植站在大寨门口,望着山下那络绎不绝的人流,听着朱武关于招兵情况的汇报,心中亦是感慨万千,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在胸中激荡。
他不由得想起伟人曾经说过的话——
“军民团结如一人,试看天下谁能敌?”
此言,当真字字珠玑,重逾千斤。
再说另一边,林冲、公孙胜一行五人,领着麾下百名精兵,衔枚疾走,晓行夜宿,连日奔波。
这一日,天色将暮。
时迁带着林冲、公孙胜、杨志、史进四人登上了一座高山。
立于山巅,迎着猎猎山风,众人朝着山下平川望去。
但见——
旌旗如林,刀枪如雪!
连营数里,密密麻麻的军帐铺天盖地,一眼望不到尽头,仿佛一片黑压压的乌云。
营盘之中,刁斗森严,士卒往来巡逻,井然有序,一股肃杀之气直冲云霄。
“乖乖!这阵仗,怕是真有两万之众!”史进
第158章 靠近呼延灼大军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